玉溪肿瘤医院

大肠癌的自测自查

2023-08-16 16:59:51 来源: 玉溪肿瘤医院 咨询医生

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,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。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,占65%发病多在40岁以后,**之比为2~3:1。以40岁~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,发现结肠癌在北美、西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,居内脏肿瘤前二位,但在亚、非、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。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,食管癌、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。由于目前研究显示,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为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,故各地资料显示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结构的改变,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。
不同病程中的症状
(一)早期症状:最早期可有腹胀、不适、消化不良样症状,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,如便秘次数增多,腹泻或便秘,便前腹痛。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。
(二)中毒症状: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,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、低热、乏力、消瘦、浮肿等症状,其中尤以贫血、消瘦为著。
(三)肠梗阻表现: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,如腹胀,腹痛(胀痛或绞痛),便秘或便闭。体检可见腹隆、肠型、局部有压痛,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。
(四)腹部包块:为瘤体或与网膜、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,质硬 结肠癌图,形体不规则,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,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,肿块可固定。
(五)晚期表现:有黄疸、腹水、浮肿等肝转移征象,以及恶病质,直肠前凹肿块,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。
目前临床出现症状至诊断明确,平均60%病人需历时6个月以上。鉴于早期病人常无症状或症状极轻微,易被病人忽视,故现文献报道各组病例中早期病例仅占2%~17%。由此可见早期诊断的的重要性。
根据症状做进步一检查
具有如下任何一组症状的朋友们都必须予以关注,进行进一步检查:
① 原因不明的贫血、乏力、消瘦、食欲减退或发热;②出现便血或黏液血便;③排便习惯改变,便频或排便不尽感;④沿结肠部位腹部隐痛不适;⑤发现沿结肠部位有肿块。
按部位而分的症状有
① 左侧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顽固性便秘。腹胀、腹痛、腹鸣明显。癌肿破溃是可见大便表面附有血液或粘液。早起常备误诊为单纯性便秘。
② 右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、右上腹不适、大便不规律,腹痛及腹部肿块。出现进行性贫血、消瘦、发热等。常误诊为结肠炎、肠结核、慢性阑尾炎等。
可疑症状的病人应到医院进行如下检查:
(1)直肠指诊:直肠指针对直肠癌的诊断意义更为明显。但指套染有血性粪便是结肠癌诊断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阳性发现。
(2)纤维结肠镜检查:是诊断结肠癌的最主要、最有力的工具。
(3)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X线摄片检查:是诊断结肠癌常用的有效方法。
(4)B超:并非诊断结肠癌的常用手段,但结肠癌是腹部B超对判断有无肝脏转移有一定价值。
(5)CT:对于肿瘤的范围及其他脏器的转移有帮助意义。
(6)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:癌胚抗原(CEA)是结肠癌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细胞膜糖蛋白,虽从总体而言,结肠癌是血清CEA值高于正常者仍为数不多,但对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有所帮助。
TAG: